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是全球水务领域排名第一的专业化企业,也是全球三大水务集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拿破仑三世的1850年代。1853年,奉当时拿破仑三世的钦命,法国通用水务公司在里昂成立,它就是威立雅的前身,被后世评价为“开创了现代化供水之路”。经过160年的发展,威立雅如今成为全球唯一提供综合环境服务的企业,旗下的威立雅水务是其最核心的业务分支。
在中国,威立雅水务是最早尝试全面市政水务服务的外国运营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威立雅水务即通过其工程子公司otv-kruger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威立雅水务已在中国一半地区拥有正在运营的项目,为4300万中国居民提供服务,其中2700万中国居民通过全面管理合同享受着威立雅的制水、配送等服务。
威立雅水务国内项目大多是在2002年至2007年间签订的,近几年的合同较少。威立雅减缓了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与中国水务对外开放的政策节奏紧密相连。
中国的自来水市场真正大规模出现一个又一个“洋名字”始于2003年。2002年12月,中国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文件系统规划了包括城市水务在内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开放“路线图”,为外资进入这一领域敞开了大门。威立雅则是这一政策出台后进入中国市场最为激进的一家。2002年,威立雅水务投资2.66亿欧元购得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组建合资公司上海浦东威望迪水务公司。2003年至2004年,威立雅在国内一连拿下了七、八个水务项目,包括北京、青岛、兰州、深圳、呼和浩特等城市的供水项目。
2008年,国内水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金融危机下外资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全球掀起了公用事业国有化浪潮。当时,世界三大水务公司中除威立雅外,英国泰晤士水务、法国苏伊士昂帝欧水务都选择退出了中国市场。
威立雅虽没有退出中国市场,但多个水务项目的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在2011年,威立雅曾经提出未来5-10年要让中国市场占其全球业务的8%,2014年将这一目标已经调减为6%,基于环境的压力,威立雅采取了适应性紧缩战略,大幅减缓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
小结:紧缩型战略,是在经营形势不利的前提下从目前的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大幅收缩和撤退的经营战略,企业经营犹如打仗,有近必然有退,主动收缩有时也是规避竞争、避开环境威胁、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威立雅中国是典型的受政策影响的收缩,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外资水务公司,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公用事业国有化浪潮的影响下,不得不在坚持不撤出的前提下,适度放缓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是一种适应性紧缩。